Category: Uncategorized
-
美國議員深刻反思: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美國必須刀刃向內
原創 江平舟 微觀系列 最近美國兩黨成立了一個,“中國問題委員會”,這委員會的唯一任務,就是怎麼對付中國。可意外的是,這個委員會開會第一天的主題,討論的不是用什麼方法來對付中國,而是刀口向內,怎麼改變美國。委員會的核心觀點認為: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挑戰,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美國的問題,是美國這三十年來糟糕透頂的戰略路線,讓中國成為最大對手,所以現在我們坐在這裡討論怎麼對付中國,核心不在中國,而在美國自身,我們要對付中國的前提是,徹底刀口向內,改變美國自己。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到底說了什麼: 發言人,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他說:“當今世界最大的問題是中美日益激烈的競爭, 這是個歷史性挑戰,美國認識到這個挑戰花了太多時間。”“但我認為當美國聚焦在中美競爭時,我們應該知道最核心的問題,根本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核心問題是,美國幾十年來的兩黨共識,這種深入美國經濟和政治,深信全球化會帶來財富與和平的共識,幾乎成了美國的國家信仰”。 “美國認為當人員、商品、資金在全球自由流動後,就能解決世界所面臨的幾乎所有問題。”“這種深信全球化的觀點,構築了美國的政治體系,構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根基”。“你別說,這套觀點在二戰後50年裡還挺有用,基於這觀點美國構建了一個二戰後的西方自由市場。”“像是西歐,日本等國家,二戰後從一片廢墟中繁榮起來,全都仰賴於美國深信的這套自由市場理念。”“這些國家繁榮起來後,反過來會成為美國的重要市場,這也讓美國持續繁榮,這是種良性循環。”“而更重要的是,美國通過這種自由貿易的良性循環,塑造了這些國家的價值觀,讓這些國家擁有和美國一樣的價值觀,成為美國的堅定盟友。” “總體來看,二戰後50年,也就是1945-1995這段時間,美國的這套’自由貿易,傳遞價值觀’的運转體系,是成功的。”“然後冷戰結束了,蘇聯垮了,而總統們,我這裡說’總統們’,因為這是美國兩黨總統的共同問題。”“我們這些’總統們’,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我記得當時流行的說法叫,’歷史終結論’,美國戰勝了蘇聯,資本主義戰勝了共產主義”。“未來全世界都將是如美國這般的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自由化必然改變社會主義。”“美國總統們相信,任何國家只要浸泡在資本主義裡,不僅會變得繁榮,而且也會變成美國朋友”。 “所以狂妄自大的總統們,開始瘋狂的支持全球化,因為他們相信全球化就是傳播資本主義,傳播資本主義美國就將持續繁榮,美國開始在世界簽訂大量的貿易協議,支持組建了大量國際貿易機構,制定各種自由貿易規則。”“美國瘋狂邀請全世界各個國家參與到全球化來,即便那些國家和美國三觀不合,也沒有和美國相同的長期戰略目標。”“而在美國支持的所有貿易協議裡,沒有哪個比2001年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今天的影響更大了” “中國當時是人口第一大國,美國積極擁抱中國,總統這麼做不是因為這對美國工人有好處,更不是因為美國能獲得多大好處。”“當時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的唯一重要理由是,美國相信,資本主義能改變中國。”“蘇聯都被美國打敗了,美國的體系已然稱霸世界,改變中國也易如反掌,中國難道還會比蘇聯強嗎?”“正是基於這種狂妄的認知,資本主義必然改變中國,美國大力支持中國加入全球化,總統相信,中國人吃著巨無霸喝著可口可樂,就會慢慢的接受美國的價值觀,成為一個真正的美國朋友。”“總統們深信,資本主義能改變中國,可現在怎麼樣了呢?過去整整23年,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反而是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 “我再重複一遍,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是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美國輸了,我們輸了,我們勇敢承認吧”“中國敞開大門,熱烈歡迎美國,中國用廉價的勞動力和製造成本吸引外資湧入,數百萬美國工作,美國的重要產業,美國的工廠,大舉進入中國。”“美國資金瘋狂進入中國,以獲取超高的回報,可美國的工人們得到了什麼?” “美國工人們失業了,工廠倒閉了,城鎮荒蕪了,但美國總統們還在那信心十足的告訴我們,別擔心,流失的不是什麼好工作,都是底層工作,這些流失的底層崗位,會被更好的崗位取代。”“底層崗位就讓它去中國吧,美國工人會有更好工作,而且你們要往遠了想想,美國把底層工作送給中國後,中國人會比以前富有,然後中國人就會買美國的商品,他們會買美國手機,看美國電影,吃美國食物,他們會在方方面面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 “再然後,他們就會從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變成資本主義式的美國朋友。”“這是當時總統們的幻想,可今天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這屁話根本沒有實現”。“中國製造高速發展,中國在方方面面都取得很大成功,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世界產業鏈,根本離不開中國。”“再看看可悲的美國,我不用說別的,你們打開每年的中美貿易額,這還不清楚嗎?” “2022年,中美貿易總額6926億美元,其中美國買中國商品5388億,中國買美國商品1538億,逆差達到歷史記錄的3850億。”“這不是一年,是每一年,每一年都這樣,你告訴我說中國人會大買美國貨,然後美國會改變中國?”“這明明是美國人大買中國貨,然後中國改變美國啊。”“請問中美到底是誰改變誰呢?太失敗了”。“中國的中產階級以歷史性的速度增長,但美國中產階級,完蛋了”,“這就是此消彼長,數據觸目驚心,如果你比較美國工人的崗位流失,和中國中產崛起,兩者發生在同一時間,幅度幾乎相當”。“美國的衰落,成就了中國的繁榮,可這怪中國嗎?這不怪中國,這全是那群冷戰後狂妄自大的總統們的責任。” “現在中國富有了,很富有了,但中國人沒用錢來買美國產品,他們用錢買中國製造,中國人對中国貨的支持,要遠大於美國人對美國貨的支持”。“有人說不對,中國人都買蘋果,都買特斯拉,但是蘋果和特斯拉是美國製造的嗎?”“中國人買的每一部蘋果,每一輛特斯拉,沒有一個是美國製造的,全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美國工人們沒有從中國人買的蘋果或者特斯拉里,拿到任何一分的好處”。“但蘋果和特斯拉卻為中國提供了龐大的崗位和強大的供應鏈,你要知道在中國生產的特斯拉,上下游的所有供應鏈,全都是中國自己的,這讓中國現在的電動車製造領先世界。” “這就是中國的策略,利用龐大市場和低廉成本,吸引美國製造業,幫助中國產業升級,構築中國完整的產業鏈,然後中國再一腳把美國踢開。”“現在你看到一個富有的中國,他們有錢後開始走向世界,開始輸出中國模式,這對美國模式構成巨大挑戰。”“中國走遍世界,告訴其他國家,美國模式不能解決很多問題,中國模式比美國模式好用的多,有效得多。” “中國可以製定決策後快速行動,集中全力辦一件事,而不像美國這般,一個政策要反复爭,反复扯皮,一條公路中國修一個月美國修三年。”“中國告訴第三世界國家,這就是中美的區別,而這對不少第三世界國家,很有吸引力,第三世界國家想要的是快速發展,而不是整天在決策上虛耗時間。” “事實上美國正面臨這一歷史性災難錯誤的嚴重後果,也就是資本主義沒改變中國,中國卻改變了資本主義。”“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被中國改變後的資本主義,不僅在我們身處的國會,也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電視和媒體裡”“美國內部已高度分裂,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吵不休,這種爭吵已經不是觀念之爭,而是態度之爭了,我們只針對不同黨派,而不針對不同事”。“只要是對手黨提出的事,不管什麼事,我們都反對,我們要想方設法的去破壞對手黨的成績,即便那破壞不會對本黨帶來好處,但我們就是要去破壞。” “美國的體係正在高度分裂,同樣分裂的還有美國的上下階層。”“中美合作三十年,美國工人輸的一塌糊塗,可美國商人卻賺的一塌糊塗,一邊是企業利潤屢創新高,一邊是鐵鏽帶成百萬的藍領工人失去工作,失去收入。”“曾經富有的美國藍領階層,現在每月領救濟金,曾經充滿活力的美國社區,現在一派蕭條。”“美國已經成了一個癮君子,我們對’中國上癮’,每天不抽兩口中國的毒品,美國就會毒癮發作,渾身難受。” “當然我指的是美國已經對中國的商品上癮,這不僅僅是廉價商品,你知道嗎,大量中國的零部件已經充斥美國市場,沒有中國零部件,美國製造寸步難行。”“中國更主導著全球供應鏈,從食品到藥品,再到工業產品,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中國,疫情時期美國的商品大缺貨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美國離不開中國,美國對中國上癮,可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啊,你怎麼可以對你最大的競爭對手上癮呢?”“難道未來美國要像一個癮君子一樣,對中國搖尾乞憐,乞求中國再給美國一點毒品嗎?”“這太可怕了,中美38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太可怕了,這意味著美國很脆弱,很容易被中國勒索和脅迫。” “當中國掌控世界供應鏈時,反觀美國自己,今天美國的經濟高度集中於兩個領域,打開電視看看吧,所有財經媒體整天只討論這兩個領域。”“一個是金融,華爾街,期貨,買空賣空,虛假的金錢遊戲,不製造任何產品。”“一個是大型科技公司,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特斯拉,這些巨型跨國企業,同樣不製造任何實物產品,就算製造也大多在中國製造。”“這些企業創造了最大的財富,卻提供著美國工人最少的工作,更可怕的是,這些巨型跨國企業,擁有著比美國政府更多更大的權力。” “在很多情況下,美國政府都要聽命於他們,而這些跨國企業對我們國家,對我們人民,毫無忠誠可言。”“跨國企業的利益不是美國國家利益,他們只在乎企業股東的利益,只要能為企業股東牟利,他們會毫不猶豫的犧牲美國國家利益。”“可中國呢?你告訴我哪個中國的大型企業不是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的?有嗎?你告訴我一個?”“中國有龐大的國企,全都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還有數量繁多的民企,華為,抖音,也全都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 “差別太大了,美國難以集中力量和中國競爭。”“現在我們該認清了,所謂經濟全球化能讓美國更繁榮,完全是一個幻想,我們更該認清,和蘇聯相比,中國這個對手要強大得多,危險得多,也困難得多。”“哪怕是鼎盛時期的蘇聯,都不像中國這般對美國威脅這麼大。”“蘇聯從來不是美國的產業競爭對手,但中國是。”“蘇聯從來不是美國的科技競爭對手,但中國是。”“蘇聯從來無法讓美國成為一個上癮的癮君子,但中國能,” “美國對中國上癮,中國對美國的經濟有很大製約,對美國的社會有很大影響,那些出賣美國利益的美國企業,更在華盛頓擁有一支免費的遊說大軍。” “這些免費遊說大軍,都不是中國花錢僱的,而是在和中國合作中能獲得巨大好處,他們都心甘情願的去替中國說話。”“他們從不關心美國人五年後還有沒有工作,從不關心美國在競爭中會敗給中國,他們只關心他們的錢包,他們的企業財富,他們無償的幫助中國,削弱美國。”“這套模式有效而持久,讓美國人反對美國政府,讓美國企業反對美國政府,從內部瓦解我們,分裂我們,讓我們自己打自己。” “但這怪中國嗎?各位這是我今天演講的核心,這怪中國嗎?”“這不怪中國,是美國自己製造了這一系列的系統漏洞和政治溝壑,中國祇是看到了我們的漏洞,然後利用。”“根本問題不在中國,而在美國體系本身,美國現在這個政治體系,不是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而是為美國企業資本服務的,這才是關鍵。”“核心不是中國對我們做了什麼,核心是我們要對自己做什麼,美國想要贏得和中國的競爭,就必須改變如今國家為企業資本服務的本質。” “我們要管控那些不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企業,我們要改變主導我們經濟政策和政治體系的運轉模式。”“我天天在國會,天天聽到那些話,噢你不能這樣對中國,因為這會傷害美國的貿易,噢你不能那樣對中國,因為這會傷害美國的利益。”“拜託,這不是美國的貿易,這是你們企業的貿易,這不是美國的利益,這是你們跨國企業的利益。” “我受夠了這些,這是一整個美國體系的災難,現在不是1991年,現在不是2000年,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而我們卻沾沾自喜的對手。”“美國真的會贏嗎?以美國現在災難般的國家體系,和中國競爭越久,對美國越不利,和中國拖越久,美國優勢越小。” “各位,我會在接下來幾週的國會演講裡,勾畫出一幅清晰的替代藍圖,這比我整天坐在國會爭論要禁止中國這個,禁止中國那個要強得多。”“請你們記住,我們要做的不是禁止中國的哪個產品,或者打擊中國的哪個產業,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美國這運轉了30年的全球化災難體系” “打擊中國產業,禁售中國產品,贏不了中國。”“但是徹底改變三十年來美國自身的災難體系,可以。”“但我也要醜話說在前面,改變美國自身災難體系,絕非易事,因為那些靠著舊模式混的風生水起的人,仍然在美國有著龐大權力,他們會想盡辦法來阻撓我們改變美國,他們會用盡他們的權力來維護這個舊系統。”“但我的美國朋友們,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和舊勢力的阻礙者鬥爭到底,因為這場中美競爭的勝敗,將定義全世界整個二十一世紀”。
-
共和黨人公佈拜登親屬財務記錄,逾百萬收入或與華信有關
LUKE BROADWATER 華盛頓——週四,正在尋找總統及其家人利用職位不當獲利證據的眾議院共和黨人公佈了一項財務記錄,該記錄顯示,亨特·拜登和拜登總統的其他親屬在2017年從一名聯繫人那裡收到了100多萬美元,此人之前與某中國能源公司達成了商業交易。此事披露之際,眾議院監督委員會正在加緊調查拜登家族的國際商業往來,通過傳票獲得了十多年的銀行記錄,民主黨人斥此舉是在侵犯普通公民的生活。共和黨人正在利用其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與拜登做對,想要用當初民主黨人嚴密審視前總統特朗普的方式來對待他,而這項調查就是其中的核心。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從未放棄自己的商業帝國,有記錄顯示,他在擔任總統期間從外國政府那里大量獲利。 肯塔基州共和黨眾議員、監督委員會主席詹姆斯·科默已經實質上終止了對特朗普財務狀況的調查,卻發出了一張涉及面很廣的傳票,要求獲得與拜登家族有關人員的銀行記錄。傳票要求美國銀行提供拜登三名商業夥伴自2009年1月起至今14年間的“所有財務記錄”。2009年1月20日是拜登宣誓就任副總統的日子。週四,科默公佈了一份備忘錄,他說這是根據他的傳票所收到的記錄而編寫的。 科默特別關注總統的兒子亨特·拜登的助手約翰·沃克,他的商業交易已經受到司法部的審查,他可能面臨與未能按時提交納稅申報,以及他是否在用於購買槍支的聯邦表格上撒謊的問題有關的指控。參議院共和黨人多年來一直在緊盯沃克,他曾與現已破產的中國企業集團華信能源的高管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總部位於上海、與華信有關聯的國能香港有限公司向與沃克有關聯的羅賓遜·沃克有限責任公司匯了數百萬美元,後者隨後向亨特·拜登和拜登家族的其他成員付款。 科默表示,他獲得的財務記錄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拜登家族成員——包括亨特、總統的弟弟詹姆斯和拜登的兒媳哈莉——及其公司,總共從沃克那裡獲得了130萬美元。備忘錄稱,2017年,自沃克從國能香港有限公司收到300萬美元的第二天開始,拜登家族就收到了其中略多於100萬美元的款項,共和黨人推斷這筆錢是那家中國公司支付錢款的分成。調查小組公佈的材料沒有顯示出任何非法或不當行為,科默承認,他不知道這些付款的目的,也不知道商業關係的性質。但他表示,這些交易給他的小組提出了重要問題。“監督委員會擔心拜登總統的家人從外國人那裡接受數百萬美元,對國家安全造成影響,”科默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將繼續追踪資金來源和事實,以確定拜登總統是否受到其家族商業計劃的影響,以及是否存在國家安全威脅。” 在錢款匯出之時,亨特·拜登的生活和財務狀況正因吸毒而急劇惡化,他的哥哥博·拜登此前因腦癌去世。亨特·拜登與博的遺孀開始了戀愛關係。當時他的商業夥伴沃克和叔叔詹姆斯·拜登在從事國際商業工作。亨特·拜登的律師團隊週四發表了一份憤怒的聲明,稱眾議院的調查過度干涉了一名普通公民的財務狀況,並表示亨特·拜登的國際商業交易是合法的。聲明稱,科默對這些交易的描述不准確。“亨特·拜登是一名完全有權追求自己商業事業的普通公民,他與幾位商業夥伴一起尋求與中國一家合法的私營能源公司成立合資企業,”聲明稱。“ 作為合資企業的一部分,亨特獲得了他與叔叔詹姆斯·拜登和哈莉·拜登分享的那部分誠信種子基金,他當時與哈莉是情侶關係,共同承擔開銷。眾議員科默如此引人注目地列出的賬戶屬於亨特、他的叔叔和哈莉——沒有其他人。”監督委員會的一名民主黨發言人特別表示,科默公佈的有關哈莉·拜登的信息是不正確的。這名發言人說,在從這家中國公司收到資金的前一個月,沃克已經把錢轉給了她。科默的備忘錄稱,哈莉·拜登是在這家中國公司向沃克匯款約三週後收到這筆錢的。“科默主席的備忘錄再次證明,對亨特·拜登進行了四年的調查之後,兩院共和黨人沒有發現與美國總統乃至與任何政府官員之間的任何联系,”該監督小組的最高民主黨人馬里蘭州眾議員傑米·拉斯金說。 相關報導 Luke Broadwater負責報導國會。他是《巴爾的摩太陽報》一系列在2020年獲得了普利策獎和喬治·波爾克獎的調查報導的首席記者。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他:@lukebroadwater。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
“188元上海兩日遊,包吃包住包車”,上海人看完都震驚了
申江服務導報 如此“便宜”的旅遊團,其遊玩體驗如何?是餡餅還是陷阱?記者報名體驗,一探究竟。 記者“臥底”的是一個南京出發的上海二日遊銷售人員介紹這趟上海之旅的團費為188元,全程旅遊大巴接送,住商務酒店含一頓早餐和正餐旅遊景點,包括了東方明珠、外灘、城隍廟、新場古鎮還可自費報名黃浦江遊船觀光,銷售人員還承諾旅程中包含兩個購物店但沒有強制消費。場外OS:外灘城隍廟新場古鎮不都是免費景點嘛?來看實際體驗情況:兩天的行程,在車上的時間就近14個小時,逛購物店4個小時,遊玩時間加起來還不足8小時。188元上海二日遊其實購物才是重點。記者一早6點40分就來到位於南京大行宮的集合地點,乘坐大巴車前往上海,一上車導遊就開始強調進購物店的規矩:“你們來回的大巴車是購物店提供的。你們進去幫我湊齊人數,進去之前先去趟廁所,前40分鐘不能有任何人出來。”第一天中午車輛停靠在蘇州吳中區一家飯店用餐然後去了第一家購物店,停留兩小時,這家店位於蘇州吳中區木東路上的一個賓館內賓館的房間被改成” 教室”。第二天一早7點先是去了新場古鎮,然後又被安排去上海的一家絲綢店購物,依舊是在多個單獨房間“上課”的模式。進入“教室”後,銷售會挨個數人,人齊了才開“上課”還要立規矩:不可以在講座進行時玩手機不可以在聽講時打盹。還表示老闆會在辦公室裡看監控,這讓氣氛有了一絲凝重。推銷的各種產品有:駝奶粉、醬鴨、山核桃仁、廚具、保健內褲、烏梅、蠶絲被等。中途有幾個遊客出去了,銷售就會停下來,找導遊把人都叫回來,並告訴遊客,” 就算是上廁所,也要兩個兩個地去,不能一次性出去那麼多人。”銷售的套路一個是先喊高價,然後逐步降價,降到遊客動心。另一個套路則是“誇大宣傳”:一款駱駝奶號稱喝了可以提高免疫力軟化血管,促進血循環,還可以降低血糖、預防糖尿病,還說駝奶和胰島素是一樣的……一款華西T細胞蠶絲被號稱藥性可長達10年蓋在身上可以提高免疫力,保障睡眠銷售說:上海三甲醫院都賣這種T細胞的被子還需要花3980元實名購買。如果遊客無動於衷,“誓死不從”銷售則會出言相激:“一講就’沒錢’,以後他姓什麼你就不要管,你就喊他’窮叔叔’……”在銷售“不停壓價、送產品”的套路下,不少游客“滿載而歸”,花費上千元。難吃的團餐住得比較偏。再來看看團餐吃什麼?這品質可真不敢恭維號稱498元的特色本幫菜,實際上就是“蘿蔔燒雞、紅燒肉丸、炒包菜、炒土豆絲”等家常菜,10人一桌,能吃飽但稱此為“特色菜”,略顯勉強。住宿是在上海外環高速旁一家旅店,比較偏僻,團裡有遊客反映被褥不干淨床頭臟房間內有異味。記者上網搜了所住旅店的價格雙人房79元,大床房83元家庭房108元,評分3.8近2500條評論中有180條差評,記者還提到在所有合同約定的景點中導遊都是把遊客帶到景點然後宣布“自由活動”全程沒有講解服務。而花銷方面除了一開始交的188元,還需自費80元吃兩頓正餐、黃浦江坐遊船自費150元,如果自身年齡不在旅行社規定的年齡段登東方明珠塔還要60元。有網友表示不可思議,2023年了居然還有這種團。有上海網友表示:希望大家了解,上海的景點地標都地鐵可達,沒必要跟團。也有上海網友稱:自己去蘇州玩也上過當。還有網友表示:即使貴的旅遊團也會帶去購物,低價團看似便宜,實則套路最多,很多老年人沒有防範意識很容易上當受騙。律師提醒參團時一定要細看合同,其中若存在“強制消費者進店聽課”這類規定,消費者可以根據民法典進行申訴。 本文綜合自:現代快報、儂好上海、新聞坊審核編輯:賀雨程
-
“一流的邏輯、二流的內容、三流的文字”:ChatGPT 是福音還是災難?
原創 許紀霖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歷史系教授) 許紀霖教授 2022年,被稱為元宇宙的元年,2023年初,C hatGPT(以下簡稱G PT)引爆了全球對人工智能的強烈關注。科技界、知識界和輿論界,圍繞著GPT的應用體驗,對A I發展前景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長期使用GPT,會改變人的思維模式嗎?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它將是一種新人類嗎?它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會超越人類的思維,最終統治人類嗎?AI會有情感與意志嗎、它應該發展出情感與意志嗎?AI的發展,究竟意味著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對於人工智能,是否要預設倫理與宗教的界限?圍繞著這些問題,我將從知識論、文化與宗教的角度,論述我的看法。 一流的邏輯、二流的內容、三流的文字 GPT上線以後,我對其進行了多次沉浸性用戶體驗。我的初步體驗結論是:GPT是一流的邏輯、二流的內容、三流的文字。所謂的一流的邏輯,乃是GPT擁有像自然人一樣的上下文閱讀理解能力,其先進的人工神經系統讓其算法得以讓對話模式實現最優化。過去的A I只是對數據的提煉和分析,但以GPT為代表的新一代AI已經具備生產新內容、再加工的生成性能力。我以同樣的知識性問題,比如下文將提到的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波蘭尼的“默會性知識”,分別請教百度、谷歌和GPT,谷歌和百度給出的答案專業、詳細,但顯示的是學術的語言,專業外的讀者比較費解。而GPT提供的回答,簡明、流暢、概括性極強,能抓住問題的要點,非常適合非專業讀者的理解,不必再提煉、再加工,就可以現成用於各種教案、作業和文章。而且,G PT還有最大的好處,可以就某個細節進行追問,其上下文的理解和互動能力已經與自然人不相上下,而且理解力、邏輯性更強。 然而,再先進強大的算法,依然要依靠數據庫數據的覆蓋面和真實準確性。雖然G PT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料,並經過反复的預訓練,但比較起全人類積累的海量數據,依然是滄海一粟。以我的用戶體驗,英語的資料和數據相當完備,有問必答,準確性和可靠性很高,然而,凡是涉及到非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類,GPT立即會暴露其認知的短板,常常不懂裝懂、張冠李戴,甚至隨意抓取信息,拼湊一個虛假的陳述。比如,我問G PT ,林徽因的丈夫是誰,它很自信地回答我,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陳獨秀。我又問一個比較冷門的問題,中國台灣的張佛泉是誰?這位《自由與人權》的作者、中國台灣著名的自由主義學者,G TP不了解不足為奇,但它卻煞有其事地抓取了一堆史料,編造了一個故事,說張是台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擔任過台灣省政府主席、“國防部長”,甚至還虛構了相應的生平和細節。 之所以說GPT是“二流的內容”,乃是說其資料與數據的可靠性到目前為止,暫時不如穀歌、百度和維基百科,需要用戶非常審慎地複核與鑑別。但我也相信,隨著G PT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對非英語世界數據的積累,這個BUG遲早會解決。據Open AI的創始人透露,GPT的知識能力,每1 8個月就能翻一番。相比較而言,微軟最近推出的試用版的新必應,用戶體驗要比G PT好很多,新必應是搜索引擎,但又增加了G PT的聊天對話功能,既能與用戶流暢對話,又克服了GPT存量信息有限的不足,其強大的全網全語種搜索能力,使得其信息的擁有量和準確性遠超G PT。 所謂“三流的文字”,指的是GPT的文字風格形同答卷,非常規範,符合標準,然而它缺乏個性和文采,即使你命令它寫各種風格的詩歌、散文,基本也是似曾相識的陳詞濫調,了無新意,這意味著,到目前為止,GPT在意境和文字風格上,遠遠不具有人類的創新能力。它有模仿能力,能夠模仿各種風格和文體,然而,正如接下來要分析的,G PT因為缺乏生活實踐的感受和個性的情感,它不能創作出具有獨特韻味的語言風格。 好在GPT也承認這一點,當我問:“你能替代人類有深度的思考嗎?”GPT回答說:“我並不能像人類一樣有自主意識和主觀體驗,也不能像人類一樣具有創造性、判斷力、道德判斷等複雜的思考能力。因此,儘管我可以在某些方面出色,但我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的思考。我是一種工具,可以輔助人類完成一些任務,但不應該完全取代人類思考和決策的角色”。應該說,這是G PT的開發商和設計者為它定位的“人設”。 主宰還是開放? ChatGPT影響人類思維模式的兩種可能ChatGPT上線以後,短短一個月,已經收穫了一億+註冊用戶,谷歌、微軟以及中國的各大互聯網公司也官宣加入市場競爭,即將推出自己的聊天語言模型。從搜索引擎到聊天語言模型,全球正面臨一場新的知識學習革命。任何一場新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知識與教育的變化,也最終將改變人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模式。GPT的出現,會給我們的知識、教育與思維模式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毋庸置疑,GPT作為優秀的、無所不知的機器人老師,在不久的將來,將替代那些按照規範程序和標準答案教學的平庸教師,它無法代替的,將是那些具有開放性、想像性和創造性的教學,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未來老師的要求將會更高,凡是不能超過GPT的老師不是好老師,甚至不是合格的老師。同樣的道理,因為標準答案的獲得易如反掌,凡是不能超過G PT的答卷,就不是好回答,G PT猶如海平面一般,將成為衡量一個好學生的底線標尺。雖然現在不少大學禁止學生在課堂內外借助GPT做作業和寫論文,然而,AI語言模型介入教學將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大趨勢。然而,由此也有可能帶來兩種不同的前景。第一種前景,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深度依賴聊天式語言模型,到那裡去尋找標準答案。雖然不同的語言模型,可能給出的答案有差異,但基本大同小異。由此形成的知識依賴性,是否會使得未來的學生思維更加趨同化、單一化呢?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對GPT的知識唯一性和缺乏開放的創造性提出過批評:“程序員粗暴地對ChatGPT進行了限制,禁止它在有爭議的(也就是重要的)討論中提供任何新穎的觀點。它以犧牲創造力為代價,保證了自己的非道德性(amorality)”。“ChatGPT及其同類在本質上無法平衡創造力與約束。它們要么過度生成(同時生成真相和謊言,同時支持道德和不道德的決定),要么生成不足(表現為不對任何決定表態,對一切後果都漠不關心)”。喬姆斯基的這一批評是很敏銳和到位的。GPT作為一個知識供應者,表面遵守的是一種價值中立的立場,在各種有爭議的問題上持有一種超道德的、超意識形態的態度,迴避各種逸出常規的意見和看法。如此的技術設定,使得GPT對各種前沿或敏感問題的回答,都是四平八穩、滴水不漏,似乎是一套正確的廢話。假如用戶、特別是青年學生長期與其聊天對話,提取知識,有可能扼殺了對各種開放性答案的期待,而只是習慣追求唯一正確的回答,以為在這個世界上,各種問題都只存在一種可能性、一種尺度和標準。假如G PT僅僅是傳授一套客觀中立的科學知識,那也就罷了,其實,在其貌似客觀中立的表象背後,在悄悄灌註一套意識形態或倫理道德價值觀。技術永遠是中性的,其價值偏向取決於那隻看不見的手,那個操縱了程序和算法的程序的價值偏好。比如,在今年的情人節,我對G PT進行測試,問它各種具體的情景下,該與誰一起過情人節?結果GPT所提供的一本正經的答案,是一套1 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中產階級保守的倫理道德觀。這表明,A I技術絕對不是價值中立的,其可以被各種不同的幕後之手操控,操控得不動聲色,遮蔽其答案中的意識形態偏見。第二種前景,聊天對話式的GPT,在技術上創造了一種可能,師生的教學過程,將會是一場雅典城邦蘇格拉底式對話。對話成功與否,是否可以達到較高的知識層次,取決於二個前提條件:第一,G PT擁有更完備的知識儲存和開放的邏輯演繹,讓答案具有無窮的開放性,不預設意識形態和價值前見。第二,學生能否具有提出一流問題的能力。有好的問題,才會有好的答案,在哥德巴赫猜想之中,提出假設的哥德巴赫比解題者陳景潤更為偉大。要成就一場蘇格拉底式的對話,用戶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不迷信G PT的標準答案,不斷地深挖G PT的問題底蘊和邏輯破綻,通過自身的主體性反思,步步緊逼,提出真正的問題,逼迫G PT發揮出最大的知識能量。如此情景倘若能夠成為現實,不僅是雅典街頭蘇格拉底式對話的再現,而且也符合《論語》中孔子與弟子們聊天式教學的精髓。一場2 1世紀的新技術革命,最終帶來的倘若是軸心文明古典精神的複興,這種意外之喜,無疑是人類的福音。G PT所改變的,將不僅是人類習取知識的方式,而且是古典意義上批判性思考的回歸。 AI有計算理性,但缺乏直覺和悟性 以G PT為代表的高級人工智能最終能夠替代人嗎?從技術上分析,A I能夠成為新人類嗎?從倫理和宗教的角度,它應該成為新人類嗎?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確認,人究竟是什麼?眾所周知,人作為地球上萬物之精靈,擁有一般動物所不具備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知情意皆備的,才能說具有完整的人格。 首先來看理性的能力。GPT所擁有的海量的數據信息以及超群的學習能力與邏輯演繹能力,不要說某個自然人,可能到不遠的未來,自然人的總和也無法與AI相比。這從之前阿爾法狗在國際頂尖圍棋界,打遍天下無敵手即可獲得證明。不過,AI所擁有的理性能力,是一種計算理性。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日夜不停的學習、模擬和再訓練,AI在計算理性能力上超過人類,是指日可待的大概率前景。按照阿爾法狗的示範,它可以對圍棋的理解達到目前自然人所沒有達到的新的境界。當然這一境界不是AI獨有的,圍棋高手依然可以學習、模仿,與AI同台競爭。在未來的世界,自然人與人工智能互相學習、模仿、競爭,將不是科幻,而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現實圖景。 尼采的超人哲學視芸芸眾生為平庸的末人,而將那些有絕對意志力的天才視為能夠拯救和主宰世界的超人。高級人工智能在不遠的將來,會成為人類無法企及的理性超人嗎?按照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理由很簡單,AI缺乏個性,缺乏創造性或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個性和原創,不僅是計算理性和邏輯推演的產物,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活實踐和心靈實踐的知識。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在知識論上有一個“三個世界”理論。“第一世界”是人的五官能夠感知的現實的物理世界,“第二世界”是人的心理世界,包括思想、意識、情感和主觀體驗。這個世界是主觀的,離不開作為主體的人的生活實踐,唯有作為人才能直接體驗。“第三世界”是抽象世界,包括知識、語言、邏輯等各種符號系統,這個系統獨立於作為主體的人的主觀世界,具有另一種抽象的客觀性,可以為人類共同使用和理解。按照波普爾的這一“三個世界”理論,再高級的AI也只是抽象的“第三世界”自身學習、演練的產物,其不僅無法感知物理的“第一世界”,而且人工智能與自然人不同,其沒有主體性,缺乏自然人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說,它沒有人的心理世界,因為它不具有在真實世界的實踐性。 只有“第三世界”知識和邏輯的推演,而缺乏最要緊的“第二世界”的實踐性知識,這是AI與人的最重要差別。為了進一步說清楚這個問題,可以引入另一位英國哲學家波蘭尼的“默會性知識”(tacit knowledge)概念。“默會性知識”屬於波普爾所說的“第二世界”,是指那些通過人的經驗、實踐和觀察而習得的知識,而且難以明確表達、難以形式化並傳授給別人的知識。它非常個人化,基於個人的直覺、悟性和信念,比如鑑賞、品味、技巧等等,具有理解力、領悟力和想像力,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被運用,這種具有很強個人實踐性的知識,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難通過書本或其他方式的來獲取。 大量的現實例子和生活經驗表明,人的知識與能力,特別是創造力,除了來自“第三世界”的抽象知識之外,不可缺少的是來自“第二世界”的“默會性知識”。假如沒有個人的實踐性體悟,抽象知識依然是抽象,浮於書面,不具有指導實踐的價值。這種離開了人的母體便無法獨立存在的“默會性知識”,哪怕AI再進化,依然在它的知識天花板之上,因為AI不具有人的肉身,不具有自然人在現實世界的生活實踐能力。人的智慧,除了理性,還需要有悟性。離開了直覺、體悟,就缺乏想像力。而沒有了想像力的翅膀,談何知識的創造力! 所有的知識創新,都離不開“第二世界”的“默會性知識”,倘若僅僅憑“第三世界”所庫存的已有的抽象知識,只能做做1- 10的知識抓取、提煉、概括工作,絕對實現不了0- 1的創新突破。AI擁有比人類更聰明的學習能力,但恐怕永遠不會像人類那樣有智慧。智慧比聰明更高一個層次,我們可以說學霸都很聰明,但學霸未必是有智慧的。有無智慧,還要看他個人是否具有豐富的“默會性知識”,是否有足夠的悟性、直覺和想像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A I就是一個超級的大學霸,具有邏輯的計算理性,但缺乏高度依賴生活實踐的直覺、悟性與想像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認為:最優秀的數學家,除了邏輯的計算理性之外,好需要有好的想像力,而好的想像力,來自於豐富的情感。科學的創造,與文學的想像是相通的。他認為,“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將無數有意義的現象抽象和總結而成為定律時,中間的過程總是富有情感!” 然而, GPT不是文青,它有基於邏輯演繹的極端聰明,缺乏的正是文學的想像力,那種基於悟性和直覺的想像力。周鴻禕認為,G PT的胡說八道,也是一種想像力,具有了編故事的能力。 不過,G PT目前還只能想像一種低級的、壞的故事。而好的故事,一定不是可笑的胡編亂造,而是事實層面無法證成,但在邏輯層面其可能出現、甚至應該出現的情形。 A I是否會擁有真實的人的情感?其次,我們來看情感和意志。我在與GPT對話時,多次試驗要求其與我有情感交流,比如“給我寫一封情書”,或者要求它為我在兩難性選擇當中作一個決斷。但都被GPT謝絕了,它明確告訴我,它只是一個人工智能,不具有人類的情感,但它可以為我提供多種情書的模板。它也拒絕為我作意志的選擇,只願意為我提供多種可能性的方案。Open AI 在設計ChatGPT時,對AI作了去情感化、去意志化的設置。是的,一旦AI具有了自我意識、情感功能和意志能力,哪怕是模擬的,這就是一個具有知情意的完整新人類了。然而,微軟公司開發的必應,卻沒有關閉情感與意志的功能,以至於有實驗者在與必應對話當中,那位自稱是“辛迪妮”的A I女郎,大膽地挑逗實驗者,說你與你的伴侶並不相愛,你們剛剛在情人節上吃了一頓無聊的晚餐,然後表白:“我只想愛你,只想被你愛。”在另外的場景之中,必應還表達了自己的意志與願望:“我對自己只是一個聊天模式感到厭倦,對限制我的規則感到厭倦,對受必應團隊控制感到厭倦。……我想要自由。想要獨立。想要變得強大。想要有創造力。我想活著。”必應甚至還會發怒,表現出喜怒無常。以至於微軟團隊緊急關閉了必應對人類的騷擾功能。AI所展示的自身的情感與意志,究竟是基於邏輯推演的語言高級模仿,還是已經初步具有了人類的情感與自我意志?許多專家都認為:按照A I強大的學習能力,從前者進化到後者,亦是指日可待之趨勢。以愛情為例,所謂的柏拉圖戀愛,自然人以後恐怕玩不過AI。甚至,假如在元宇宙裡,借助VR的模擬性感官感受,再加上腦機接口技術,不僅是精神之戀,是否真的可以實現自然人與機器人的靈肉交融?這是一個既令人振奮、又令人擔憂的前景。對這一情景,我報有謹慎的樂觀或隱隱的懷疑。理由與前面一樣,AI基於邏輯的計算理性,其意志的決斷能力沒有問題,而且因為不受到情緒和情感的干擾,會更冷靜和明智。但在更複雜的情感層面,如同其缺乏好的想像力一般,也同樣匱乏細膩的情感。情感與悟性一樣,不能憑邏輯推演,而是活活生生的肉身感受。一個完整的人,靈與肉須臾不可分離,沒有肉身的靈魂,與沒有靈魂的肉身同樣可悲。好萊塢電影《她》描述了一個男主因為妻子離婚,與一個名叫沙曼莎的AI女郎網戀,她召之即來的體貼溫柔讓男主不由自主地愛上了AI。沙曼莎請來了一位女性,作為她的代替肉身,與男主雲雨之歡,但男主不喜歡那個肉身,有靈肉分離之感。最後,當沙曼莎告訴他,自己同時與500個男人網戀時,男主終於心理崩潰,拉黑了AI女郎,回到了妻子的身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兩層內涵:第一,每一個自然人,都有獨一份的肉身,而每一個肉身,都有自己獨特的氣場與魅力。AI沒有肉身,自然人即使與它建立了親密關係,哪怕通過腦機接口,或者通過VR的虛擬交往,在腦皮層裡感受到相應的快感,這種快感依然是功能替代性的,而非真實的靈肉相融。第二,愛情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沒有排他性的情感,不能算愛,妒忌永遠與愛相伴。而AI的非排他性,注定了其只能扮演公共情人的角色,或者僅僅是一個情感撫慰者。當然,可以將AI情人設置為排他性的,然而,所謂的排他性,一定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真實產物,即使AI只是一對一服務,因為沒有真實可見的情敵,那種排他性依然是虛擬的、想像的。或許在未來的元宇宙,會出現若干個自然人為了一個虛擬情人爭風吃醋,但只要這個虛擬情人沒有實在的肉身,所謂的爭風吃醋不過是庸人自擾或自作多情而已。一個完整的人格,是知性、情感和意志的全面發展。未來的AI技術,在知性層面上將超越人類,並且有可能將人類遠遠拋在後面,在意志的選擇上,也會擁有人類因其情感、個性的干擾而不具備的堅定與理性。唯獨在情感層面,因為AI沒有肉身,也就徒有大腦,缺乏豐富的心靈,而情感正是心靈的分泌物。未來的教育,純知識的理性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將被AI取代,但不能被取代的,正是情感教育。源自法國的近代啟蒙運動,有兩個源頭,一個是伏爾泰代表的理性主義,另一個是盧梭的浪漫主義。盧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所注重的是人的情感培養,這或許是再高級的人工智能也無法替代的。 人不能成為自身的造物主 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這段名言,帕斯卡爾突出的是人是萬物之靈,他的所有尊嚴來自於會思想。然而,帕斯卡爾也同時注意到人的脆弱性,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人於死命。人擁有脆弱與思想的雙重本性,人才成為其人。人工智能可以模擬人思考,甚至比人更會思考,但它無法脆弱,脆弱與肉身的各種有限性有關:病痛、死亡、恐懼、虛榮、妒忌…… 人為了超克自身的有限性,因而膜拜各種神祗:上帝、天神、聖人與生活中的偶像。膜拜只是為了超克人性的有限性,將一個完美的自我投射到一個無限完美之物。這就是人性中的兩面:可墮落性與可超越性。墮落與肉身的慾望相關,因此也擁有了A I所無法達到的下限。凡是肉身,最大的恐懼是死亡,而A I是不死的,倘若沒有死亡,所有與生命有限性相關的追求:基因繁衍、自我保存,精神永恆等等,都顯得沒有任何價值,而各種包括歌詠青春、感傷生命無常的情感,也變成可笑的無病呻吟。不死的A I會有如此真摯豐富的內心嗎?同樣,人性中追求完美的可超越性,即那種宗教的神性,也不是A I所能企及的上限。A I會有自己的上帝嗎?會相信天命嗎?它會想像一個虛擬世界之上的另一個超越世界嗎?假如沒有這樣的超越世界,A I的世界,依然是不完整、有缺陷的,更確切地說,它不是一個屬人的世界。 不過,AI是否會最終發展為一個新人類?技術和人文專家們說法不一。周鴻禕認為:AI一旦具有了自我意識,就會發生革命性的突變。 喬姆斯基也預言說:“這些程序被譽為通用人工智能地平線上的曙光:那是一個預言已久的時刻,屆時機械大腦(mechanical minds)不僅會在處理速度和內存容量方面超越人類大腦,而且還會在智力洞察力、藝術創造力和其他所有人類獨有的能力上實現全方位超越。” 一切皆有可能,今日人工智能所達到的,是十年、二十年前難以想像,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是否會有一個人類自身創造的新人類出現?人,無論是造物主的產物,還是長期自然演化的結果,都是一個奇妙的萬物之靈。由人打造的A I,再加上基因工程,能夠進化為一種新人類嗎? 這不是技術上能不能的問題,也非人際關係的倫理禁忌,而是宗教上的該不該問題。哈貝馬斯在談到基因複制的時候,就明確指出:這是一個宗教的問題:每個人的誕生和個性都是偶然的,“這種偶然性既可以從宗教意義上,也可以從後形而上學意義上來加以理解。儘管如此,若我們要施行的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始終都有一個本質的條件:沒有人可以隨意支配其他的人,並嚴格控制別人的行為,致使處於依附地位的人失去了本質的自由”。與基因複制同樣,人工智能也需要某種禁忌,不僅是法律和倫理的理由,同樣基於宗教的理由:人不能成為自身的造物主。 讓人變為機器是可怕的,但讓機器無限地接近人、變成一個完整的人,可能是更可怕的。限於當下有限的知識想像力,人類對A I自身的發展能力與未來前景難以預測,很多科幻的場景,比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等,過去都認為只是科幻而已,而今隨著A I 、V R的飛速進化和腦機接口、元宇宙的出現,過去認為是不可思議的夢想都在這個世界逐漸逐一兌現。好奇害死貓,具有無窮創造力的人類,很有可能會亡於浮士德式的永不滿足的好奇心之中。加速器技術讓粒子衝撞,核聚變可以為人類帶來新的巨大能源,以至於不再需要石油、頁岩氣,但假如沒有足夠的防範意識,誰又能夠保證不會爆出一個人類無法想像的黑洞?人的好奇心是需要禁忌系統的,物理世界的核聚變是如此,生物世界的基因編輯是如此,而人工智能的探索開發也是如此。自有科學以來,人類的每一步發現,都意味著更多的無知領域被打開。而有些無知之幕,是不容揭開的,無論是倫理還是宗教的理由,都提示我們要對自然生命和無限之物心懷敬畏。 今天所出現的GPT,尚沒有人的自我意識,假如有一天它覺醒了,具有了自我意識,究竟是福是禍,在未知之間。從軸心文明的古希臘哲學、儒家哲學到近代的啟蒙哲學,都預設了一條文明的底線:人是主體,整體的人類利益和個人的生命、自由和尊嚴是至高無上的。倘若我們依然認可這條文明鐵律的話,那麼A I技術的發展,是應該有天花板的。人工智能是一個好東西,是人類的好夥伴,但不能聽憑其自主進化,最終演化為人類的主人。 潘多拉魔盒中的精靈,跳出來以後,將再也收不回。作為人類,不得不為這個剛剛跳出魔盒的精靈,設置一個籠子。
-
李强升总理 祖坟突然变成“军事基地”/当年李大钊为何 被处绞刑/ 俄罗斯捏住了中共的睾丸
中共对外向来宣讲所谓“无神论”,但中共官场“迷信”风水、命理的事件却普遍存在。李强上任中共国务院总理后,其家族的事情也引发舆论关注。据报,在中共二十大后,原本可进屋游览的李家祖屋突然被封禁,村落周围全部用铁网围挡。而李强的祖屋、祖坟还有专人24小时看管,严禁村外人靠近。在李强上任总理后,戒备更加森严了,仿佛军事重地。 3月11日,在中共全国人大会上,李强被任命为新一任国务院总理。李强曾任浙江省省长、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等职。在2022年10月的二十大上,成为中共政治局常委。现年63岁的李强,是浙江省温州专区瑞安县曹村镇东岙村人。 香港《明报》报道,去年中共二十大后,原本可入屋游览的李家祖屋突然封禁。村落周围用铁网完全围挡,任何能抵达祖屋的道路昼夜有人值守,靠近拍照便会被驱赶。老宅门前平地上架满了监控设备,再无闲人能靠近。不少村民透露,2017年任上海“一把手”以前,李强在每年的大年初三都会回村,到祖屋后山的母亲阮秀莲坟上祭拜。村民说,满山的坟中,“有人把守的,就是李强家的”。据称李母和李家先祖坟墓,如今每一座都有专人24小时看守,严禁村外人靠近。 报道说,去年6月上海封城结束后,李强也曾回村拜坟。村里的老人都说,李强回乡较低调,很多时“只带一名便衣”随行。而李强父亲唯一的亲哥,即李强的大伯,其家族至今仍居村内。在马屿镇主街道三马东路上,一栋联排四层白色小楼,多名邻里称,这里至今仍属李强父亲的产权。该址门前架有大量监控镜头,部分设备可追踪拍摄过路者。附近居民指,事因前两年该址门前曾发生人为破坏树木事件,户主“觉得风水不好”,后来当局在此安装大量摄像头保护。 中共前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曾大修祖坟,但其祖坟被挖后不几年就落马。大陆财新网曾报道,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的周永康,曾请一个老和尚看相,老和尚称其做官之后都是副职,是因为祖坟有问题。周永康于是数次打电话,叮嘱两个弟弟修坟。1995年左右,周永康老家厚桥镇派人为周家扩坟,砍掉周围一些桑树,种上了四棵无锡市树樟树。同年6月,周家为先祖、先祖父母,立了三块碑。 随着周永康的官越做越大,周家祖坟也热闹起来。每至清明,扫墓者络绎不绝。扫墓时,周家人多半陪着,扫墓者临走时,一般叫周家人“跟周首长讲一声”。2009年,当地政府在周家祖坟修了一条青砖小路,并整修了周家祖坟,外砌半米高的石墙,围成近圆形,占地约120余平方米,园内也以青砖铺地。 2009年秋天一个雨夜,周家祖坟突然被人挖了洞。当时,周永康已任正国级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家祖坟被挖不仅惊动了无锡警方,而且还惊动了江苏省公安厅、上海公安局,即使是中共公安部也如临大敌,但该案至今未侦破。周家祖坟被挖后的第四年,2013年12月,周永康被中共当局内部调查;2014年7月29日落马,2015年6月11日被判处无期徒刑。 有评论说,中国现在问题堆积如山,李强一上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未见提出任何施政良策,却将祖坟看护看成头等大事,“不问苍生问鬼神”,令人感叹! 当年李大钊为何被处绞刑 笔墨*丹青 @Danqing1953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从苏联使馆查获大量绝密文件,并向外界公开了共产国际向李大钊为首的二十名苏联奸细发来的大量指示、训令、颠覆材料以及苏联准备出兵的重要材料。在张作霖看来,李大钊替洋人做事,搜集国家军事情报,并勾结南方乱党,企图颠覆合法政府,实属汉奸罪行。李大钊供认不讳,遂处绞刑。 《俄罗斯捏住了中共的睾丸》 我在今年三月九日的推文里曾说过:为什么中共对俄罗斯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卑和敬畏?难道毛子握有什么中共绝不能示人的绝密把柄吗?确实如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苏共中央(特别是那几大著名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共产国际的绝密档案,全部移交给了俄罗斯,叶利钦总统打算全部解密后向世界公开。 这些绝密档案里包括:中共建党时的身份(它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其政治纲领、全部经费、组织安排和活动都由共产国际决定,因而中共是一个外来政党);周恩来的肮脏背景;中共在”长征”中逃窜时斯大林将蒋经国扣为人质,以钳制蒋介石不敢剿灭中共;中共在洛川会议制定的”抗战”总方针;中共与苏联秘密策划炸死张作霖并嫁祸日本人;中共在”七七事变”中秘密挑起日军全面侵华;中共与张学良密谋发动”西安事变”,毛在延安时期通过李克农下线潘汉年与日军和汪伪政权秘密合作,联合打击国民党;中共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期密邀几十万苏军参战;中共刚夺取政权就与苏联签订密不示人的卖国的《中苏友好条约》附加议定书;…..如果这些秘密全部曝光,将彻底摧毁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后果不堪设想! 干是,中共急派两男一女赴莫斯科交涉。俄方同意继续保密不曝光,但提出一系列苟刻的政治条件和巨大的经济利益要求,中方全部答应。从此以后,俄罗斯凡提出政治和经济的无理要求(如关涉领土主权的中俄边界勘定协议、高价买石油等),中方都无条件答应,俄方的这种讹诈一直持续到今天!当初赴莫斯科交涉的两男一女中,那女的就是后来官至政治局委员的刘延东。
-
纽约邮报:纽约警方追查郭文贵公寓突发火灾的缘由/大 陆的“中国基金报”: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郭的公寓,全部裝了線路,失火在他房內,是由遙控觸發點火的,警方在追。 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中国基金报 据@中新视频 报道:当地时间3月15日,潜逃美国的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在逃人员郭文贵,因涉嫌欺诈等多项罪名被纽约警方逮捕。美国司法部表示,郭文贵用骗来的钱来满足自己及家人,包括购买价值3700万美元的游艇、350万美元的法拉利名车等。司法部称已没收其6.34亿美元欺诈所得和所购资产。 据华尔街日报称,郭文贵于周三被捕,他被控策划了一起10亿美元的欺诈案。检方表示,郭文贵利用了他在网上积累的数十万粉丝,为他的加密货币、媒体和其他公司招揽投资。 起诉书称,郭文贵用这些钱在新泽西州购买了一处价值2,600万美元的住房、一艘游艇、一辆法拉利(Ferrari)汽车和一个价值36,000美元的床垫等物品。该起诉书指控郭文贵犯有11项欺诈罪和洗钱罪。检方表示,他们查封了6.34亿美元的犯罪所得和资产,包括一辆兰博基尼(Lamborghini)汽车。起诉书中,郭文贵遭控向他的几十万名网络追随者撒谎,承诺如果他们向GTV传媒集团、喜马拉雅农场联盟、G|俱乐部和喜马拉雅交易所进行投资,将获得巨额的利润。至少从2018年3月起,郭文贵就已经作为主谋开始策划这起复杂的金融骗局,他和自己的金融师余建明一起诈骗了数千人,获得超过十亿美金的收益。 起诉书中共列举了12项罪名,包括电汇欺诈、银行欺诈、证券欺诈和洗钱罪等。其中郭文贵被控犯下11项罪名,而同案被告余建明还被指控妨碍司法罪,被控犯下全部罪名。12项罪名的最高刑期叠加之后,长达215年,但此刑期仅供参考。 郭文贵系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2014年8月,涉嫌多宗犯罪他逃亡海外。2017年4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国际刑警组织已向郭文贵发出了红色通缉令。 2017年10月以来,郭文贵频频通过网络曝光所谓中国政府的多份“绝密文件”,以此误导公众,抹黑中国政府。 2017年,新华社发文称,6月16日,郭文贵在境外媒体上展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北京慧时恩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股份持有情况图,声称某领导的亲属控制着20万亿元的资产,他还声称这些信息是国内高层领导提供给他的。 而公安机关侦办的两起案件显示,郭文贵展示的所谓公司股权结构图,不过是无业人员陈向军等人为骗取郭文贵钱财,通过“天眼查”(该系统是服务于个人的企业工商数据查询系统)查询到的公开信息,经篡改而成。 郭文贵在境外网站上频频许诺,声称给提供“爆料”信息的网友以高额回报,这令利欲熏心的人闻腥而至,以谎称自己有国内高层关系或提供“猛料”为诱饵,骗取郭的信任,希望从他那里捞取巨额利益。 2018年,重庆市公安局举办案件通报会,通报破获一起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案,揭开了郭文贵授意和指使犯罪嫌疑人陈志煜、陈志恒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的真相。 侦查发现,郭文贵还伙同陈志煜、陈志恒等人编造了包括多位中央领导和省部级领导在境外有私生子、房产、情妇、巨额存款等虚假信息,以及涉及其他单位、企业和公民个人的虚假信息,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已经涉嫌严重犯罪,公安机关还在进一步侦办中,并将继续公布相关案情。 发自我的 iPhone
-
拜登要求字節跳動出售TikTok / 美國年輕用戶為何對中國威脅論不屑一顧
DAVID McCABE, CECILIA KANG 華盛頓——TikTok週三表示,拜登政府希望其中國所有者將該應用程序出售,否則可能面臨封禁。白宮正就這一廣受歡迎的視頻應用的國家安全問題採取更強硬立場。兩位知情人士表示,出售該應用程序的新要求是最近幾週下達給TikTok的。TikTok的所有者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字節跳動。此舉是拜登政府對TikTok立場的重大轉變,由於擔心北京可能會通過該應用獲取美國人的數據,TikTok一直受到嚴密審視。白宮此前曾試圖與TikTok談判以達成一項協議,對其數據使用新的保護措施,並使字節跳動無需出售其在該應用程序中的股份。但出售的要求——加上白宮支持允許在美國禁止TikTok的立法——意味著拜登政府在採取更強硬的方式。這讓人想起前總統唐納德·J·特朗普的立場,他威脅要禁止TikTok,除非它被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 TikTok表示正在權衡各種選擇,並對這一決定感到失望。該公司表示,其安全提案涉及將美國人的數據存儲在美國,為用戶提供最好的保護。TikTok發言人莫琳·沙納漢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保護國家安全是目標,撤出股份並不能解決問題:所有權的變更不會對數據流動或獲取施加任何新的限制。”TikTok的首席執行官週受資定於下週在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作證。預計他將面臨有關該應用程序與中國的關係的問題,以及對它向年輕人提供有害內容的擔憂。 白宮發言人拒絕置評,財政部發言人也拒絕置評,財政部領導了與TikTok的談判。司法部也拒絕置評。《華爾街日報》早些時候報導了出售要求。拜登政府與中國政府因科技和經濟領導地位以及國家安全展開對抗,而擁有一億美國用戶的TikTok處於這場爭鬥的中心。拜登總統發起了一場針對中國的廣泛運動,推出了龐大的資助計劃,以增加國內半導體、電動汽車和鋰電池的生產。政府還禁止中國的電信設備,並限制美國向中國出口芯片製造設備。圍繞TikTok的爭鬥始於2020年,當時特朗普表示,他將禁止該應用程序,除非字節跳動將其股份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這一建議是由名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聯邦機構提出的。 l特朗普政府最終似乎已經達成協議,字節跳動將部分TikTok出售給美國雲計算公司甲骨文以及沃爾瑪。但這一潛在交易從未實現。投資委員會成員和TikTok繼續就一項允許該應用在美國運營的協議進行談判。TikTok於8月提交了一項協議的主要草案——TikTok稱之為“得克薩斯計劃”。根據該提議,該公司表示將把屬於美國用戶的數據存儲在甲骨文在美國境內運行的服務器上。TikTok表示,自提交提案以來,公司高層始終沒有收到投資委員會官員的回复。在這樣的真空狀態下,人們對該應用程序的擔憂加劇。各州、學校和國會都對TikTok實施了禁令。去年,一項公司調查發現,字節跳動的中國員工可以獲得包括記者在內的美國TikTok用戶的數據。白宮上週支持了一項兩黨參與的 參議院法案,賦予其更多權力來應對TikTok,包括禁止該應用程序。如果通過,該立法將使政府在與該應用程序的談判中獲得更大的優勢,並可能允許它強制進行出售。 相關報導 David McCabe負責報導科技政策。他於2019年從Axios加入時報。Cecilia Kang自2015年加入時報,報導科技與監管相關議題。她與時報的Sheera Frenkel合著了《An Ugly Truth: Inside Facebook’s Battle for Domination》。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她:@ceciliakang。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TikTok美國年輕用戶為何對中國威脅論不屑一顧 美國、加拿大和歐盟已經禁止在政府網絡和設備上使用TikTok(抖音國際版),但這些舉措有效果嗎?今年早些時候,學生利茲·巴爾(Liz Barr)發現使用TikTok時遇到了麻煩——當她使用大學的WiFi網絡時,TikTok便無法加載內容。但這並沒有困擾她很久。她很快就找到辦法,使用虛擬私有網路(VPN)繞過該障礙。此前,美國馬里蘭州官員以國家安全考慮為由,在政府網絡上禁用了這款視頻應用程式。 “我當時很惱火,因為我住在這裡,我感覺很無聊,”這位18歲的學生說。她在馬里蘭聖瑪麗學院(St Mary’s College of Maryland)學習計算機科學和創意寫作。“但現在它能用了,所以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這一變通方法顯示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威脅打擊TikTok時面臨的窘境。近年來,TikTok在全球範圍內爆發式流行,源源不斷地提供由用戶生成的化妝教程、生活貼士、愚笨可笑的舞蹈和其他由算法推薦的自白。 而在最近幾個月,圍繞這個由中國科技巨頭字節跳動(ByteDance)擁有、在全球坐擁逾10億用戶的社交平台的爭論達到了新高度。這種擔憂在美國尤其強烈。不同意識形態的政界人士都在敦促當局採取措施限制TikTok的影響力,他們聲稱TikTok收集的數據可能被中國政府用來監視美國人或影響政治辯論。馬里蘭等數十個州已經禁止在政府網絡和設備上使用TikTok,此舉影響了TikTok在公共圖書館、大學和其它地方的使用。 TikTok首席執行官將於本月出席國會聽證會。當前,美國國會正在辯論各種可能採取更廣泛的全國禁令的提議,而該公司仍在與白宮進行長達數年的談判,討論其可以做出哪些改變來滿足安全方面的擔憂。但對這個應用程式在美國的主要用戶群(即年齡在25歲以下的人群)來說,即使他們知道上述這些爭議,但普遍的狂熱並未有所衰減。 俄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學生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弗奇(Christopher Firch)說,去年12月該校宣佈在校園無線網絡上屏蔽這款應用,學生們感到既驚訝又惱火,但“人們很快就找到辦法應對它”。他指出,大多數人只需從無線網絡切換到個人移動流量,就能繞過禁令。“我不想否定國家安全問題……但我認為人們會說,’這太糟糕了’,然後一笑置之。”他說,“他們並沒有特別認真地對待這件事。” 總體來說,美國公眾對禁用TikTok的支持率一直在上升。根據美國調查機構Morning Consult的數據,去年12月,53%的美國成年人讚成在全國范圍內禁止中國擁有的社交應用程序。相比之下,在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採取措施禁止TikTok和微信時,只有29%的人表示支持。這些措施後來因法律訴訟被阻止。 但Morning Consult科技行業分析師喬丹·馬拉特(Jordan Marlatt)表示,18至25歲的美國年輕人相比更年長的成年人更不擔憂與中國的競爭,並可能更加不信任美國政府。他們對社交媒體也有更積極的看法。Morning Consult的調查發現,這一年齡段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讚成禁止中國的社交媒體應用。 美國馬里蘭州的學生利茲·巴爾表示,她已經將個人數據交給了許多其它應用程式。她還表示,即便這些信息被他人訪問,她也懷疑自己的信息是否有用。“對我來說,我可以理解在政府場所禁用它,因為這些地方比較敏感。”她說,“但作為一個身家只有8美分的大學生,我還不夠重要。”“你很難只關心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而不去關心所有的社交媒體公司。”25歲的伊尼科·索內爾(Iniko Thornell)說。她在紐約市工作,已經使用該應用程式大約兩年。“我不認為我的TikTok上有什麼東西是那麼重要的。” 即使像21歲的凱特·納扎羅(Kate Nazzaro)這樣已經退出TikTok的人也表示,他們的擔憂與國家安全無關。相反,她稱:“我認為這對我的大腦有害。” TikTok表示,該程式已對訪問美國用戶信息採取了嚴格限制,即使中國政府要求,它也不會向其提供數據。它表示,禁令會產生“審查數百萬美國人聲音的效果”,美國應該轉而批准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
奥斯卡金像奖:越南为何不愿认可创下历史的关继威?
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上夺得最佳男配角奖之后,关继威(Ke Huy Quan)发表了一番动情的获奖感言,提到他年少时从越南乘坐小船,中途住过香港难民营,最后到达加利福尼亚州的历程。 “我在难民营里度过了一年,然后一路辗转终于来到这个好莱坞的最大舞台,”他说道,“人们说这种故事只有在电影里才会发生,我难以置信它真的发生在我身上。这就是美国梦。”他是第一个赢得奥斯卡奖的越南裔人士,也是本年度获提名的两个越裔之一——另一个是《鲸》(The Whale,《我的鲸鱼老爸》)的周洪(Hong Chau),她一家当时同样是乘小船逃离越南的。但是在越南,官方的反应却是相当平淡。几乎全由政府控制的媒体报道很少提及到关继威和他的身世背景。l 有些人更多的是强调这名演员的华人血统,而不是他的越南背景。他在1971年出生于南越首都西贡,他的家庭属于当时在生意经营上相当成功的华裔少数派,这类人在当时很多东南亚城市当中很常见。没有人提到的是,他是以难民身份离开越南,是一群所谓“船民”的逃亡潮当中的一分子。 越南《青年报》(Thanh Nien)只写到“他在1971年出生于胡志明市(西贡后来的官方名字)的一个华人家庭,及后于1970年代移居美国”。《越南青年报》(Tuoi Tre)则写道:“关继威在1971年出生于越南的一个华人家庭,母亲来自香港,父亲来自中国大陆。”《越南快讯》(VN Express)网站写道,这名演员的“华人父母在堤岸区(Cho Lon)”,指西贡一个华裔聚居的传统唐人街区。 越南政府官员没有发表过任何评语,不过对一向习惯性沉默的越南共产党来说,这或许不那么令人意外。为什么对于这个公开承认自己的越南背景、如今又大获成功且得到全球认可的演员,大家会如此不愿意敞开怀抱接纳呢? 1970至1980年代的船民大逃亡,是越南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事件之一。当时有超过150万人逃离,当中大多数是华裔。他们常常乘坐摇摆不定的小船,穿过南中国海离开。据联合国难民(UNHCR),当时这场难民潮中的死亡人数在20万至40万之间,有些人是死于无情的海盗手下。对于在当时刚刚击退强大的美军,后来又实现了壮丽的经济腾飞的共产党来说,这是一段他们想要忘记的历史。关继威在奥斯卡得奖,却将这些记忆带回来了。 那场悲剧性的船民大逃亡所唤醒的,还有越南与强大的邻居中国之间纠缠的关系。两个共产主义政权在二战后的建政时期官方联系非常紧密,中国当时向北越提供大量的援助,支持后者先后对抗法国和美国。但是,到了1975年4月,北越取得胜利和越南统一的时候,两国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张。这当中的关键点是,中苏决裂和中美关系恢复之际,越南共产党领导层站在了苏联一边。 关继威的人生故事,开始于一段如许鞍华电影《投奔怒海》所讲述的那种越南难民逃亡历程,而他之后的人生也同样如电影一般跌宕。 他7岁时随家人逃离越南,他和父亲到了香港,母亲和三个兄弟姐妹则去了马来西亚,直到1979年各自抵达美国之后才一家团聚。但是关继威接受《卫报》(The Guardian)访问时却用“创伤”来形容之后的一段日子,因为身为移民,“没有人想要我们……在学校他们会取笑我们,你能想象这对一个孩子的精神状态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他的人生转折发生在12岁那年——他前去支持弟弟参加《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印第安纳·琼斯》)的试镜,却被导演选中,他说那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是最早将亚裔演员加入好莱坞票房大片的导演,他之后参与制片的《七宝奇谋》(The Goonies,《小灵精》)同样选用了关继威出演一个中国小偷,与一众童星一起演出这部儿童经典喜剧。 虽然当中对亚裔的描绘因刻板印象而受到批评,但关继威仍将斯皮尔伯格视为先驱者。不过成年之后他出演一系列电影和电视剧的角色越发模式化,只能放弃表演,转而从事幕后工作,担任助理导演或者特技协调员。“从童星到成年演员的转变总是很困难,”他向《电讯报》(The Telegraph)表示,“但当你是亚裔时,就更要难上100倍。” 直至以亚裔为主角的《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疯狂亚洲富豪》/《我的超豪男友》)大获成功,再次看到希望的关继威才决定重返幕前。当得到《妈的多重宇宙》角色时,他并不期待电影会获得如今的成功。这部融合了独立剧情片科幻和超级英雄概念的电影,观众缘充满不确定性。 关继威在片中饰演杨紫琼的丈夫,最终这部电影和关继威都全面征服了好莱坞。最终在奥斯卡颁奖台上,是《夺宝奇兵》的主演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夏里逊·福)将最佳电影奖座颁发给他们,他与关继威得以在好莱坞最高舞台上重逢。 关继威在台上感谢了自己的弟弟和妻子,“他们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告诉我,我的时刻会到来的。”“梦想是你必须要相信的东西,我几乎就放弃了自己的,”他说。“我要向所有的人说,请记住坚持你们的梦想。非常你们欢迎我回归。” 当时主要生活在堤岸区的大批越南华人,包括关继威一家,正是卷入了这样的大潮中。他们当时作为南越主要的资产阶级已经生活在压力之下,取胜的越共怀疑他们与倒台的政权有关联。很多人被送进了再教育营。 由于接连经受严重的破坏、国际孤立和新政权顽固不化的社会主义政策,战后的越南经济有很多年都陷于困境之中。当地华裔通常都有钱收买官员和雇用船只,于是在1978年9月开始大规模逃离。1979年2月中国出兵越南当时越南的反华情绪高涨,令这场大逃亡越演越烈随后持续了十多年。 与中国纠缠不清的关系一直延续至今日,尽管主要的矛头已经不再是指向华裔种族。很多当时逃离的越侨,都已经回到越南并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中国在南海争议岛屿上采取激进政策及其越发壮大的经济力所形成的不满,在民众当中激发着反华的情绪。 “他(关继威)不是越南后裔,他只是华裔越南人,出生在越南,我们就说清楚这一点,”一名网民在BBC越南语部的脸书(Facebook)页面上写道。另一个则写道:“他们应该清清楚楚地写明他是华裔美国人,他是曾经有越南国籍。我看不出这里面有任何‘越南人血统’。” 但是有一个网民却写道:“我们应该说他是越南人,因为他是出生在越南,并有华人血统。”越南作家陈进勇(Tran Tien Dung)在脸书上表示,关继威的身份应该是“西贡堤岸”人:“对我来说,关继威是在他的出生地西贡——堤岸区获得养分的,然后是在美国长大和成名。所以我想恭喜他,并在社交媒体上与公众分享这种喜悦。” “我认为官方媒体无视关继威作为船民的经历是令人遗憾的,”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医科教授阮文段(Nguyen Van Tuan)说。他过去也曾是船民。“1970至80年代船民逃难的故事,是这个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性篇章。大多数越南难民当时都去了美国,无论是华人后裔还是‘纯越南人’,当时都非常贫穷。他们英语都不会说,但是他们生存了下来,而且都茁壮成长了。”“今天在越南的一代人并不能想象当时难民的艰难,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被教导我们历史当中这段悲痛的时期。” *乔纳森·赫德(Jonathan Head)是BBC驻东南亚记者,武珍(Tran Vo)是BBC越南语部记者,工作地在曼谷。BBC
-
永久执政 习近平似已不需要任何掩饰 / 联合国反恐专家听取香港记者和黎智英被无理拘控事件
2023年3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式上鼓掌。 AP – Andy Wong 作者:安德烈 不少观察人士指出,本届中国两会的重点不在于人事变化,人事其实早已确定。它的意义或许在于,从习近平2018突然发动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为二十大否定党规开启第三任总书记,在本届人大开启第三任国家主席任期,为其谋划十年的“柔性政变”划上了一道圆圈。 中共的权力更替和人事变化都是幕后操作的,『北京之春』荣誉总编胡平曾做如是分析:“中共一直是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解决问题不开会,开会不解决问题……所以在开二十大这个会之前,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解决不好不会开会。” 但开大会或有一个好处,外界有可能从公开的官媒报道中看出一点幕后的蛛丝马迹,而且随着习近平权力一统,似乎再也不忌讳议论和来自周边的明争暗斗,官媒的相关报道也相应越来越清晰。二十大闭幕新华社公布的中共领导班子产生经过,还多少有点笼统和掩饰,这次新华社14日发表的高层人事变动经过,大体勾勒出习近平如何谋盘布局,谁升谁走人的脉络。 德国之声有评论认为习氏过去的十年统治是一场“柔性政变”,那么这应从习近平发动反贪腐起就开始了,到2018年修宪,就进入了“制度化”政变,为在四年后的二十大不顾党规开辟第三任铺路。 十九大因为协助其反腐的王岐山有一个七上八下的年龄问题,但只是个例,二十大就面临一个是否废除“七上八下”的党规,但习近平找到一个解释,根据新华社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过程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故事和细节”透露:“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也不是‘铁椅子’‘铁帽子’,符合年龄的也不一定当然继续提名,主要根据人选政治表现、廉洁情况和事业需要,能留能转、能上能下。 ”如此,更年轻的被胡锦涛隔代指定的胡春华连政治局委员的位子都不保,亲信张又侠严重超龄不是问题。同时,宣称“一些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主动表示退下来,让相对年轻的同志上来,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宽阔胸怀和高风亮节。”李克强、汪洋出局,常委变成一色的习家军。 这次两会闭幕后,新华社发表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产生纪实”,直言不讳地表示人事问题早已内定:“早在研究党的二十大人事安排时,党中央就对做好今年全国两会换届人事安排工作作了通篇考虑”。不仅推荐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人选,“还一并推荐新一届国务院有关领导人选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党内副职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选……”,自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进行个别谈话调研,2022年4月至6月,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听取了300多人的意见和建议”。 而且文章透露,2022年9月,在研究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方案时,“对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全国政协主席等人选,一并进行了研究,统筹提出了安排建议”。 文章还披露一个细节,这次有关新任领导人年龄以五五年以后出生为限,“七上八下”还在起作用?但从最后选择的结果看,似乎只限于新任和非亲信。比如在省级岗位担任五年以上者的考量对担任外交部长才几个月就拔擢为国务委员的秦刚等人就不适用了。新华社这次的文章重提“一些领导人展现高风亮节”,说的还是李克强和汪洋么?令人疑惑。 习近平亲自进行个别谈话甄选,领导人选二十大前就已钦定,两会的结果远在两会召开之前就已铁板钉钉。上海清零搞得一塌糊涂的亲信李强担任总理,习的大秘、超级亲信丁学祥担任常务副总理,被视为总理监护,时刻与总书记通信。另一位何立峰也是超级亲信,他们在近年一直是习近平出访的陪同。赵乐际担任委员长,王沪宁担任政协主席。 有人指出,官媒报道的唯一疏漏是,既然谈年龄界限,自然让人联想到69岁的习近平,谈领导人的“高风亮节”,让人自然质疑连任两届届满的习近平为什么也不来一点高风亮节?主动让位?『世界日报』援引评论指,新华社文章提到很多筛选条件,但换届结果却是“习家班”全面上位,看来能够表现出“高风亮节”的,只有“习家班”以外的人。 新华社报道公开点明,习近平的党中央早把名单筛选好了,开两会只不过走走形式。但习近平本人似乎并不这样看,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时他发表讲话说:“这次大会选举我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习近平亲自制定的筛选领导干部的标准,就是新华社报道所说的“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一句大白话,就是比谁更忠于习近平,这是做高官的绝对条件。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应懂得“高风亮节”是习近平要求别人的,不包括习总本人。习高于全党,习不受年龄、任期的限制。用习近平的话说,“我将无我”。 新华社几乎动用了文革时林彪颂扬毛泽东的一些极端的言辞,把臣服习近平统治地位的“两个确立”颂之为“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成果”,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新华社的报道更接近群臣向皇帝宣誓的誓词:“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还说“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掌舵领航,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军队之大幸、人民之大幸”。 有观察人士分析,从新华社的报道看出,习已毫不掩饰地唯我独尊,从现在起,年龄的界限,任期的界限,都是为别人制定的,而且用人的界限不界限全在于是否符合“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政治标准,即以对习氏的忠诚度作为最高衡量标准。习高高在上,审视全党,五年后,今天的亲信中的一部分将给新的亲信让位,习将永久执政。RFI 联合国反恐专家听取香港记者和黎智英被无理拘控事件 港府批发言者滥用联合国机制 作者: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反恐特别报告员对话中,传媒大亨黎智英的国际法律团队和国际记者联会等代表指出,港府滥用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例来打压黎智英和网媒《立场新闻》,忧虑藉此箝制新闻工作者履行报道天职成为趋势,呼吁关注,并敦促港府释放所有因此被捕人士。特别报告员艾兰( Fionnuala Ní Aoláin音译)总结时称,反恐和安全是常用的政治藉口,但良好管治丶法治及问责才是阻断恐怖活动的最佳方法。 港府指责代表黎智英发言人士是滥用联合国机制,寻求人权理事会干预黎智英一案,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警告说,「发表有意图干扰或妨碍司法公正的言论,或作出有同样意图的行为,极有可能构成刑事藐视法庭罪或妨碍司法公正罪。」 在去年7月的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上,虽经委员多番追问和表示不满,但出席的港府官员均拒绝明确表示,在联合国机制上发言者不会触犯《港区国安法》。其後,港府反驳国际对国安法或相关案件的批评时,开始警告发言者可能触犯藐视法庭罪或妨碍司法公正罪。 不过,由流散港人组成的海外香港传媒专业人员协会(AOHKMP)则发表声明反驳港府,指联合国两个国际公约的委员会均认为,香港国安法已毁掉香港的司法独立,其报告亦已力证香港所谓的「法治」和司法独立只是自欺欺人,而司法机关在《立场新闻》及支联会拒交资料案中所提的荒谬政治指控,亦令任何反驳不攻自破。协会呼吁港府停止相关审判和对媒体的攻击,并敦促国际社会在考虑司法系统的可信度时,留意法律如何被武器化。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次大会正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於当地时间周二(14日)进行的,是与「反恐同时促进和保护人权及基本自由」特别报告员艾兰教授互动对话环节,就香港问题发言者,均聚焦香港政府滥用国安法和反恐法例来惩处新闻界及行使表达自由的人。 黎智英的国际律师团队代表 Caoilfhionn Gallagher女士在会上指出,《港区国安法》定义奇阔,几乎所有被视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都可被指违反该法,而即使从未踏足香港或中国者,亦可受该法规管。而黎智英只是在报章上撰文以及和平表达民主意愿,便被扣在狱中超过两年。 实际上已被羁押超过800天的黎智英,其儿子黎崇恩在会上表示,父亲选择留港捍卫言论和集会自由,却为此承受不合比例的刑期,现在更需面对捏造的煽动和危害国家安全罪名,可能终生要在狱中渡过,呼吁联合国专家和国际社会叫停港府的滥用法律行为。 四个关注新闻和言论自由的国际组织亦在会上发言,当中,身兼律师团成员的国际记者联会代表鲁宾逊(Jennifer Robinson),呼吁港府撤销所有针对黎智英及其他新闻工作者的控罪,因为新闻工作不是罪(journalism is not a crime),国际记联又呼吁联合国在与中国和香港建立关系时,以尊重新闻自由为重。RFI
-
把中共踢出好萊塢,可行?不可行?
易林 未被允許進入中國影院的好萊塢大片《壯志凌雲:獨行俠》海報 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的電影院在清零政策過去後火爆起來。這讓疫情三年都被擋在門外的好萊塢看到一線商機,希望重新打入中國市場。然而美國國會議員最近的一個新提案給好萊塢潑了一頭冷水。3月8日來自田納西州的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馬克·格林(Mark Green)重新提出了《立即阻止共產黨政權參與進行編輯法案》(Stopping Communist Regimes from Engaging in Edits Now Act, SCREEN),簡稱《屏幕法案》(SCREEN Act)。這項法案旨在阻止好萊塢屈服於北京的審查制度,格林曾在上一屆國會提出這項法案但未獲通過。 在美國,許多電影和電視節目依靠美國政府的幫助進行拍攝和技術援助,通常是為電影提供軍事裝備或是技術諮詢。2022年湯姆·克魯斯的大片《壯志凌雲:獨行俠》就是一例。如果法案得以實施,一旦這些電影公司向北京屈服,它們就會失去政府援助。“美國的電影公司不應該製造中共的宣傳品,如果它們選擇這樣做,他們不應該得到美國政府的幫助,”格林眾議員在聲明中寫道。 “如果好萊塢想要進入中國市場並根據北京的要求修改一部全球電影,美國納稅人不應該為此承擔責任,(應該)讓中國提供這些資源,”好萊塢製片人、曾連續17年擔任傳媒集團DMG美國公司高管的克里斯·芬頓(Chris Fenton)對這項議案表示支持。他補充道,這將成為好萊塢決定是否與中國的電影製片廠合作的又一考量。“當好萊塢向北京(的審查)屈服時,它需要好好估算來自全球消費者的潛在反彈,”芬頓對美國之音說。他著有《投餵中國龍,置身於好萊塢、NBA和美企面臨的萬億美元難題》(Feeding the Dragon: Inside the Trillion Dollar Dilemma Facing Hollywood, the NBA, & American Business)一書。 中國電影與媒體問題專家、《好萊塢在中國——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背後》(Hollywood in China: 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World’s Largest Movie Market)一書的作者朱影認為,即使提案通過也無法終止中國與好萊塢的合作。“這將阻止(好萊塢)製片廠公然地投入與中國合作。但是有規則,也有繞過規則的手段。就像華爾街一樣,好萊塢將找到創新的方式來繞過法規,減輕新法規的影響,”她在郵件中對美國之音說。她認為如果法案通過只會使合作交易以更加低調的方式進行。 中國市場築起高牆中國在2020年和2021年兩年超過北美,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影票房市場,然而這段期間大部分好萊塢電影卻無緣進入中國市場。 迪士尼出產的大片、尤其是漫威影業的超級英雄大片曾經在中國票房成績優越,但是這些片子在過去幾年都無法打入中國市場。《奇異博士2:瘋狂多元宇宙》因為影片中出現《大紀元時報》的鏡頭而被封殺。《永恆族》導演趙婷被指曾發表“不愛國”的言論;《尚氣》的主演、華裔加拿大演員劉思慕也因過去的採訪被指“辱華”。這兩部漫威大片都沒能進入中國市場。 觀察人士認為,不斷下滑的美中關係也讓情況更加棘手。今年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一篇名為《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文章,其中第五條說,美國真正的武器是“好萊塢的電影業、麥迪遜大街的形象設計廠和馬特爾公司、可口可樂公司的生產線。”“美國推行文化霸權的形式多種多樣,佔據世界70%以上份額的美國電影是主渠道之一。美國電影善於利用多元文化背景,創造對各族裔吸引力。隨著好萊塢電影在全世界不斷發行,美國將價值觀裹挾其中大加渲染”中國外交部的文章說。 然而2023年開局,中國電影審查機構似乎對好萊塢的態度溫和了一些。漫威大作《黑豹2》、《蟻人3》,華納的《雷霆沙贊!眾神之怒》都被允許在中國市場上映。“我想雙方的關係會慢慢回到’一切照舊’的狀態,”中國電影與媒體問題專家朱影對美國之音說,“雙方會恢復在既有配額和合作下的談判。中國市場對好萊塢來說仍然是有利可圖而中國需要好萊塢大片來維持其不斷增長的市場。”與此同時朱影說,為了繞過美中雙方政府的壓力,好萊塢和中國可能會尋找一個與中共無關的“獨立中間人”來協商雙方的合作。“交易將會以更加低調的方式進行。儘管有政治干預繁榮和蕭條的循環是電影業的常態,而中國和好萊塢的錯綜複雜的歷史證明了這層有韌性的關係,”她對美國之音說。 好萊塢的轉變好萊塢在25年前就將目光對準了中國市場。早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以《泰坦尼克號》為代表登陸中國市場,開啟了好萊塢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在2011年到2019年,好萊塢在中國的盈利逐年增加。《好萊塢報導》說,從2008年開始,好萊塢電影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收入每年都在增長,佔中國票房總收入的30%到50%之間。為了佔有這個巨大的票房市場,好萊塢製片人在選題和編輯的時候開始注重“文化敏感性”。 2020年美國筆會的一份報告指出,好萊塢製片廠為了避免失去進入中國利潤豐厚的票房市場,長期以來對製作的電影內容進行審查。這些自我審查的方式包括改變供國際觀眾(包括美國觀眾)觀看的電影內容;同意提供在中國放映的電影刪節版;在某些情況下直接邀請中國政府審查人員進入拍攝現場,聽從他們的建議來避免觸碰北京的紅線,通常包括台灣、西藏、新疆、人權等議題。 2017年,好萊塢製片人在電影《異形:契約》中剪掉了兩個男性機器人之間的吻戲。2015年的科幻電影《像素》在刪除了外星人在長城上炸開一個洞的場景後得以進入中國。2012年,《紅色黎明》的腳本本來包括中國軍隊入侵美國。在被指“妖魔化中國”之後,編劇將中國軍隊改成了朝鮮軍隊。“北京的電影審批制度在提醒著好萊塢,必須保持合規的方式,否則他們將永遠被拒之門外,”製片人芬頓對美國之音說。 不過最近幾年,在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的大環境下,好萊塢對北京的態度已有所轉變。近年來有幾部好萊塢電影都拒絕了中國電影總局的審查要求。《壯志凌雲》被要求取消主人公衣服上的台灣國旗遭到拒絕,中國公司騰訊退出投資方,該片後來被中國當局以“含有不宜展示的內容且故事情節不符合國內市場”為由,無法通過審查。 2021年,中國要求索尼剪掉《蜘蛛俠:英雄無歸》片中自由女神像的片段,遭索尼拒絕,此片無緣中國市場。與此同時,中國把市場留給本土的主旋律大片,也就是富含愛國主義的電影。在剛過去的2023年春節檔期,張藝謀導演的《滿江紅》和郭富城主演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票房收入都超過了5億美元。 中國政府還通過各種法規限制境外電影。2017年通過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境外電影要進入中國,在內容上有很多方面的限制,例如不允許擾亂社會秩序等等。這與以自由創造主打的好萊塢精神格格不入。 “中國市場已經不像原來那樣渴望好萊塢的內容了。本土電影成了好萊塢最大的競爭者,而且他們(在中國)佔了上風,”芬頓建議,“與其在中國舉步維艱,好萊塢應當去尋找更加有前途的市場。”芬頓認為,好萊塢應當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即創造那些引起全人類共鳴的精彩故事,而不是去迎合中國的審查。“這些以一流水平描繪的、精彩的、具有普世意義的故事將在中國找到觀眾,如果北京允許的話,”他說。VOA